您好,欢迎进入雷火官方网站!
雷火官方金属容器加工制造立式罐、油罐、不锈钢罐
全国咨询热线:13618284466

提升资源覆盖面博物馆服务开始关注“盲区”

来源:雷火官方    发布时间:2024-02-13 19:34:19

  “没有手机预约,还能不能参观博物馆?”昨天是国际博物馆日,15时15分,一名老年参观者来到上海博物馆门口咨询,并在工作人员的帮助下在大门一侧的“现场预约服务点”拿到了预约券。之后,又有人来这里“手动预约”。

  “博物馆作为公益性的公共文化机构,服务每一位社会成员是其宗旨与责任。”不仅是让没有智能手机的参观者能同样享受博物馆的教育和服务,上海多家博物馆还纷纷创新服务模式,推出数字课堂、线上教程乃至展览游戏,利用数字化手段提升博物馆资源的覆盖面。

  “技术打通了博物馆资源到达更多人的通道。”在一些文博业内人士看来,提升博物馆资源的覆盖面,更重要的是关注到那些容易被忽视的“盲区”:“关键还是用心。”

  5月11日,上海博物馆的微信公众号上线一项新功能:无障碍导览。首批5集手语导览视频陆续上线。

  点开首个视频《如何参观博物馆》,就能看到手语主持人唐文妍穿梭在上海博物馆实景之中,介绍上海博物馆的空间分布和各项基本服务设施,还特别介绍了这里的无障碍通道与升降电梯。视频中,她用手语回答了“我们为何需要参观博物馆”“参观博物馆的方法”“参观博物馆需要怎样准备”等问题,特别鼓励即使没有专业相关知识储备的观众,也可以走进博物馆实地感受。据介绍,这样的内容设置,就是为鼓励残障人群走进包括上海博物馆在内的各类文化场馆,帮他们享受更多文化资源,更好融入社会生活。而第二个视频《十件必看精品推荐》里,唐文妍推荐了包括上海博物馆“镇馆之宝”大克鼎在内的十件文物。

  不同于传统博物馆导览以单件文物讲解为主的模式,上海博物馆为这一系列无障碍导览视频设计了“主题”,选取目前开放展厅内的文物精品组成主题参观路线。如“青铜器上的神秘纹饰”“古代陶瓷烧造的奥秘”“唐代人的生活”等主题,以手语导览配合文物细节展示,让听障人士用双眼感受历史文物背后的故事。

  “这样的设计方式很体贴。”市民林先生的父亲有听力障碍,林先生说:“这一系列导览视频能让父亲提前‘预习’,知道走进博物馆里自己想看什么、怎么去看。”过去,很多人一提到“无障碍设施”第一反应就是盲道、轮椅等硬件设施,但在林先生看来软件服务同样重要:“很多残障人士不愿意出门,是因为即使出门,能为他们特殊需求提供的服务还是太少。”

  近年来,上海博物馆开展了多项无障碍活动,2019年“浮槎于海:法国凯布朗利博物馆藏太平洋艺术珍品展”期间,曾联合上海市残联、黄浦区残联举办一系列面向肢障、听障和视障人士的特展无障碍课程。未来,上海博物馆还将不断推出无障碍教育服务项目。

  去年5月30日,上海玻璃博物馆内两位小观众翻越展区围栏,在追逐玩闹时撞到展柜,导致这件以上海迪士尼城堡为原型的展品破损。

  博物馆要不要拒绝孩子?上海玻璃博物馆馆长张琳说:“我们做了一个儿童玻璃博物馆的2.0版,希望打造一个孩子们认为最酷的博物馆。”

  昨天,全新升级后的儿童玻璃博物馆正式开放,面向群体是6至12岁的年轻艺术爱好者。前身为玻璃仪器生产车间的2320平方米空间,改造为风格前卫的艺术空间,并配备互动多媒体装置和互动体验。

  全新升级后的空间呈现为一层的玻璃体验中心、儿童艺术展厅、工作坊、团队活动空间和二层的包含26个展项的展览空间、K空间及户外的BBQ阳台。“博物馆将陆续推出包括热力剧场儿童版剧集、热玻璃吹制表演、夏日市集、夜宿博物馆等新奇有趣、创意无边的主题活动,致力于全方位打造针对6-12岁儿童的互动式艺术创意空间。”张琳介绍。展馆的设计围绕着游戏展开,在吉祥物“玻玻璃璃”的带领下,孩子们探索空间并寻找完成游戏任务的线件作品组成的展览空间里,孩子能够最终靠互动体验打卡的方式学习关于玻璃、环境、科技、艺术、设计与人类文明的知识。

  学累了,孩子们还可以走进二楼的K空间,和“玻玻璃璃”一起玩耍。在可以容纳一百多人的室内独立空间里,孩子们可以踢球扔球,可以在不同高度的篮筐前练习投篮,也可以再一次进行选择和大人们一起坐在休息区,给玻璃着上缤纷的色彩。

  “儿童玻璃博物馆的宗旨不单是呈现关于玻璃的历史和艺术,更是希望启发儿童透过玻璃观世界想未来,在博物馆的体验中锻炼具备开放性和复杂性的思维能力。”张琳说,2.0版的儿童玻璃博物馆将儿童的观展体验放在首位,旨在成为第一座以玻璃为主题,为儿童设计的当代艺术博物馆。

  “现在数字技术越来越发达,能让更多特殊人群得实惠。”林先生和记者说,通过一部智能手机,有听力障碍的父亲可以便捷享受到很多服务:“无论是去博物馆还是银行,不特别说明,其他人甚至都不会感觉到他有听力障碍。”不过他也建议,文化资源覆盖更多人群,需要系统化打造:“比如博物馆推出了很好的服务,但去博物馆的道路却对特殊群体不友好,一个环节没到位就会影响这种覆盖的真正落地。”

  “智能技术的问题,归根到底是‘人’的问题,是人‘想不想得到’的问题。”一些市民也建议,博物馆逐步扩大覆盖人群的过程中,也要及时补漏,满足特殊需求。去年上海博物馆恢复对外开放后,全部需要提前预约,工作人员发现不时有老人咨询,甚至有人没有智能手机。随后,“现场预约服务点”在上博南门几十米外建起。

  上海大学博物馆副馆长、上海美术学院副教授马琳表示,2021年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是“博物馆的未来:恢复与重塑”。“恢复意味着要努力使疫情给博物馆、美术馆造成的影响降到最低限度。重塑意味着要对未来博物馆、美术馆的发展进行重新构想。公众对社会变革日渐增长的期望,也催生出了一场围绕博物馆服务社会未来发展的潜在能力的对话。”

  昨天是国际博物馆日,国际博物馆协会确定2021年的主题为“博物馆的未来:恢复与重塑”。

  在此期间,全市各文博单位推出200多道“文博大餐”。其中,红色展览活动精彩纷呈,上海市博物馆协会携手一大纪念馆、二大会址纪念馆、四大纪念馆等共同举办“百年风华——红色文创展销季”活动和“百年风华——喜迎建党百年博物馆奇妙夜”;宝山区博物馆联盟整合区内红色场馆资源,举办“铭记历史、传史育人”——百名红色故事宣讲员大赛;国歌展示馆推出红色文化大讲堂活动等。

  免费开放是历年国际博物馆日的品牌活动,深受广大市民欢迎。今年的免费开放活动汇集了沪上110家博物馆、美术馆,包括上海中国航海博物馆、上海震旦博物馆、上海玻璃博物馆、上海汽车博物馆、苏宁艺术馆等。

  其中,上海香成摄影艺术中心、上海油罐艺术中心(部分展厅)、龙美术馆的三个展览首次在国际博物馆日向市民免费开放。上海科技馆、上海自然博物馆、上海电影博物馆等热门场馆半价优惠。另外上海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上海老相机摄影博物馆、上海公安博物馆、上海纺织博物馆等13家博物馆在5月18日夜间延长开放,为市民游客提供特别的夜间参观体验。

  五个新城博物馆活动各有特色。奉贤区博物馆与敦煌设计形态学研究院合作,举办“印象敦煌”沉浸式数字影像交互展暨首届敦煌艺术大赛作品展及学术研讨会;上海中国航海博物馆《寻找下一个传承人》线上线下活动聚焦文物修复;上海汽车博物馆举办主题揭秘探馆等特色体验活动。

  18日上午,2021年上海518博物馆日主会场活动在上海中国航海博物馆举办。会上推介了上海2021年的重量级展览。上海市历史博物馆“初心之地 美好生活——庆祝建党100周年文物史料展”、上海科技馆“生活在火星——火星主题科普展”、上海中国航海博物馆“世界航海五百年:1400-1900航海文物特展”“远帆归航:‘泰兴号’沉船出水文物大展”、上海市奉贤区博物馆“古蜀之光:三星堆·金沙遗址出土文物大展”、上海玻璃博物馆“儿童玻璃博物馆2.0”、上海博物馆“万年长春:上海历代书画艺术特展”将精彩亮相。

  会上,2021年上海市博物馆、美术馆通票正式上架。该通票串联起16家博物馆、11家美术馆、14家网红亲子场馆和9家知名景点。作为一年一期的文化惠民项目,今年首次推出品质版和惠民版两个版本供市民选择。

  “文化云”App推出“数字博物馆”专题,市民可一键云赏国宝,一键云观展、一键学游博物馆。百事通IPTV上线”栏目,首批上线精品展览、金牌讲解员讲故事、教育活动等100个节目,通过电视屏幕将博物馆送进千家万户,传播优良历史传统文化。

  国际博物馆日,西安“90后”导游“冰蛋”比往常更忙了。带领游客穿梭在不同景点的同时,他还不忘随手拍视频。去年疫情后,他开始在抖音上直播和发布介绍兵马俑的短视频,凭借风趣幽默的讲解,“兵马俑冰蛋”获得735万粉丝。

  抖音发布的多个方面数据显示,截至今年5月,抖音上博物馆相关视频数量超越3389万,播放超过723亿次,获赞超过21亿。这些视频,来自博物馆抖音官方账号,来自学者、导游,更来自许许多多博物馆爱好者。

  在抖音上,依据相关视频点赞量排序,故宫博物院、中国国家博物馆、上海科技馆、山东博物馆、陕西历史博物馆、南京博物院、秦始皇帝陵博物院、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河南博物院、敦煌研究院入选最受喜爱十大博物馆。其中,故宫博物院相关视频被抖音网友点赞近2.4亿次,是抖音上最受喜爱的博物馆。

  “只露声音不露脸的宫殿君”在抖音有超过250万粉丝。许多网友以为他是故宫官方讲解员,其实,他是一位迷恋故宫的大学老师。“我十年里去了故宫100多次。有一次,晚上在家里看故宫的书,突然想去故宫走走,坐了两个小时的夜车就去了。虽然进不去,但能隔着城墙看看也满足了,夜里安静的故宫也很美。”

  网友为什么喜欢看“宫殿君”的视频?他总能发现故宫里那些不被人注意的细节。他还会发布如何购票,如何进故宫,如何预约展览等实用信息,服务网友。

  短视频、直播、手游,慢慢的变多的博物馆主动拥抱技术变革,各种类型的产品让“观展”方式千姿百态。

  去年11月7日,故宫博物院连续三天通过其微信公众号“微故宫”在故宫内三个地点开启“慢直播”,网友通过手机每天可欣赏2小时的故宫银杏。整个直播中,没有互动,除了秋风撩动树枝和偶尔的落叶,画面几乎静止,这样的直播单场吸引数百万人观看,不少人大呼“治愈”“安静”。

  去年上海博物馆举行的“宝历风物:黑石号沉船出水珍品展”推出了一款特别的“文创产品”——手机游戏。加入游戏,选择阿拉伯商人“阿布丁”、扬州乐师“甄好看”、广州水手“梅友乾”,可以重走当年黑石号商船的路线,从扬州出发,途经广州等地,一路扬帆抵达巴格达,9站都会面临历史知识考验。许多参观者喜欢这样的创意,因为不少年轻人的知识其实是从流行文化里学的:“排队时玩游戏,参观时更能有的放矢。”

重庆不锈钢甲醇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