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进入雷火官方网站!
雷火官方金属容器加工制造立式罐、油罐、不锈钢罐
全国咨询热线:13618284466

当废旧工业区成为抢眼新地标

来源:雷火官方    发布时间:2024-01-19 10:53:22

  经过2年的等待,由5个大油罐华丽变身的上海油罐艺术中心日前正式对外开放。

  油罐艺术中心占地超过60000平方米,其旧址是拥有百年历史的上海龙华机场,如今集展览场馆、绿地、教育中心和餐厅于一体。

  这些年来,工业遗产的保护和利用变成全球瞩目的话题,许多国家和地区纷纷推动从工业遗址到艺术空间的转变。德国鲁尔工业区在这方面走在前列,他们有哪些值得借鉴的经验?

  德国有个著名的煤气罐艺术馆。当年,当专家们提出,可将工厂里废弃的煤气罐改造成艺术馆时,改造想法虽然得到了煤气罐所在地奥伯豪森市政府的同意,但政府仅同意成立市属企业“奥伯豪森煤气罐公司”,拒绝为该项目掏钱。

  煤气罐的改造后来在1993年至1994年完成,花费大约1600万德国马克,改造费用部分由州政府支付,部分来自德国工业巨头蒂森公司,后者把拆掉煤气罐所需资金交给煤气罐公司用于改造。如今,这座号称欧洲最大的煤气罐每年吸引大约40万游客参观,成为奥伯豪森小城重要的旅游景点,也是鲁尔区工业文化路线个“锚点”之一,欧洲工业遗产路线中德国境内的一站。

  游客们只要支付9欧元的门票,就能进入艺术馆参观,而这个门票价格也足以让煤气罐公司正常运营。工作人员表示,虽然公司较难盈利,但成立以来也从未亏损过。

  不少土生土长的奥伯豪森人对改造煤气罐等工业遗产的做法非常支持。他们都以为:“鲁尔区的工业遗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完成再利用真是棒极了,因为有些东西如果拆掉就再也没了。”

  如果说奥伯豪森煤气罐是德国鲁尔区众多工业遗产改造的成功案例之一,那么鲁尔区则是德国工业遗产保护与改造最为抢眼的地区之一。

  如今行走在鲁尔区,高炉、煤气罐、井架、厂房建筑依然可见,这些德国150年工业历史变迁的见证者被完好地保留了下来,并被改造为博物馆、展览厅、歌剧院甚至生活办公场所。

  北杜伊斯堡景观公园内,人类能免费走进当年的旧厂区,爬上高炉,依照介绍文字了解钢铁冶炼的全过程。厂区内的大型煤气罐被潜水俱乐部用于潜水训练,部分墙壁则成为攀岩爱好者的乐园。

  头顶“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光环的埃森关税同盟矿区,更是成为鲁尔区工业文化路线的中心站,人们在这里既可参观废旧厂房改造的鲁尔博物馆以及世界知名的红点设计博物馆,又可穿梭在工业遗迹中,感受当年挖煤炼焦的热火朝天。

  鲁尔博物馆由荷兰建筑师雷姆·库哈斯设计,2007年下半年在埃森关税同盟矿区旧址地区重新开放,成为地区工业化历史的纪念碑。

  博物馆由原先的洗煤车间改造而成,展品包括了整个鲁尔区人员、机器和自然的历史。其所在的位置极为核心,是过去所有铁轨的交会处,不同矿井收集来的矿石都被运往这里,统一作业。博物馆的地面有着醒目的线形图案,源自曾经铺设的铁轨,从远处一直延伸至博物馆。博物馆新建的入口电梯,由于相似的结构和比例,与周边空中走廊融为一体。夜晚,电梯内装有橙红色的灯带,犹如钢铁被融化时的色泽,颇具工业风。乘坐电梯来到大厅,能够正常的看到无数凝重而久远的机器陈列在那里,界定着空间的属性。即使是在馆内楼梯的扶手上,也能看到关税同盟矿区内的元素,例如那些陈列装置建造的地点和年代等信息。

  在鲁尔区小城盖尔森基兴,当地的北星公园也是鲁尔区工业文化路线“锚点”之一。公园里有座“北星塔”,顶部可作为观景台,内部已被改造为影像艺术博物馆。北星公园原是片矿区,北星塔内原是当年挖矿的井架,为了进入塔内,管理方北星塔公司又紧贴着该塔修建了一座装有电梯的新塔,并斥巨资在新塔上立起了一个大力神雕塑,希望让其成为当地乃至鲁尔区的新地标。

  该公司经理表示,北星塔归当地知名房地产商Vivawest集团所有,北星塔公司由Vivawest集团成立并赞助。当年改造北星塔时,德国联邦政府、州政府和欧盟都掏了钱,不过主要赞助方还是Vivawest集团。在鲁尔区,有不少公司参与运营工业遗址的案例。对企业来说,运营例如北星塔这样的项目虽然不能获利,甚至有时是“赔钱买卖”,但它们依然愿意赞助,因为这对企业形象大有益处。

  虽然鲁尔区尚未完全摆脱工业结构转型的阵痛,仍属德国较贫穷的地方之一,但工业文化推广无疑在鲁尔区取得了成功。鲁尔区“工业文化路线”已被开发成一条成熟的旅游路线公里,连接区域内十余座城市。

  2010年,鲁尔区这座昔日的煤炭与钢铁之都获得当年“欧洲文化首都”称号。据了解,获得荣誉之后,鲁尔区在2013年共接待游客360万人次,其中不少游客专门奔着工业旅游而来。

  鲁尔区之所以能成功地保护工业遗产,是因为整个地区的统一协调发展,以及“埃姆舍尔公园国际建筑展”所提出的具体发展规划。当年,鲁尔区所在的北威州政府希望借助埃姆舍尔公园国际建筑展,为工业结构转型后的鲁尔区找到一条新的发展道路。这个国际工作小组共开展了超过100个项目,包括埃姆舍尔河整治、工业景观修复、废弃工业设施再利用、研究中心建设等。按照鲁尔旅游公司的说法,正是这一建筑展为鲁尔区工业旅游“释放了开始信号”。在建筑展上,甚至连当年挖矿形成的小山包也被用于发展旅游业,为游客提供更多休闲场地。

  除了鲁尔区,德国工业遗产在多地均得到很好的保护与利用。如在德国中部哈茨山地区的采矿博物馆,人们不仅可通过模型和展览了解当年矿工们的生活,还可花上6欧元跟随打扮成矿工的讲解员一同深入矿井,参加一场45分钟的体验之旅。

  事实上,德国的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并不是一开始就获得积极做出响应,而是阻力重重。脏兮兮的破旧工厂本就不受环保人士等待见,而一些较为保守的文物保护人员也对改造工厂再利用质疑。

  不过,随着时下人们对工业遗产的兴趣逐渐提高,工业遗产保护也愈加受到重视。现实也表明,很多工业遗迹如不加以改造再利用,则很难保留下来。上世纪初,德国保留和研究的主要是工业时代早期的技术遗产,如磨坊、铁匠铺。到了上世纪50年代,英国兴起工业考古学,后传至整个欧洲。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德国出现“工业文化”运动,除技术设施、工厂等工业遗产外,工厂别墅、工人宿舍等也被认为值得纪念。到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工业文化及工业考古学概念最终发展成为所有受工业影响的景观概念,即工业景观。

  德国弗赖堡工业大学技术史与工业考古学教授、国际工业遗产保护委员会董事会成员赫尔穆特·阿尔布雷希特认为,实际上,德国工业遗产保护至今问题犹存,许多工业遗产常因规模大、污染重、难利用等特点难以保存。另外,从美观上看,其貌不扬的工业遗产也常常没有城堡、教堂等遗迹容易受到重视。

  阿尔布雷希特表示,由于工业遗产受政府和公众重视不足,导致工业遗产保护融资困难。保护资金大部分来自国家文物保护拨款,通常只有有利可图时才可吸引到私人投资。不过,德国也有一些工业遗产保护的成功案例,这些案例表明,保护工业遗产不总是钱的问题,公众兴趣与私人投入常起到关键作用。

  按他的说法,“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名号对吸引投资者和游客很有帮助。鲁尔区以及欧洲的区域性工业旅游路线也取得了巨大成功。同时,德国也建立了较完善的制度,文物保护分别由16个联邦州自行负责,各州均有自己的法律,但内容大致相同。工业遗产在上世纪50年代起开始写入文物保护法律中。通常来说,县市、行政区和州均设有文物保护部门,每个联邦州都有一个文物保护专业机构,负责检查审定文物保护清单。

  据德国工业遗产保护专业的人介绍,现如今,全德已登记在册的文化遗产中,10%至20%为工业遗产,总数估计在5万至10万个之间。

重庆不锈钢甲醇罐